Sunday, November 29, 2009

当世界忘了如何转动

这一刻好难熬。

 

拿着一张纸皮在床边给我扇风。

在泳池里握着我的手要我勇敢踏出去。

穿着我的妈烟筒在庭院扫落叶。

学我小时候抱兔子娃娃的样子。

要我帮你拍照但却摆出莫名其妙的手势。

一次比一次哼得更高音。

撒娇。

吃的饱饱满足的样子。

比萨跌了你很紧张地想要抓住。

逗我笑。

一起掉落水里惊慌失措。

紧紧靠在你背后的温暖。

握着我的手。

 

我要怎么忘得了。

Sunday, November 22, 2009

夢一場之呼天喚地

星期五晚上又做了一場夢。

首先像是因為渡假的關系,我和洛麗塔到了某地方去,住進了一個蠻有特色的渡假屋。那個渡假屋其實不過就是2層樓高的高腳木屋,連樓梯也是木制的。樓梯有點不穩固,踏在上面感覺的出來有點搖晃。不過當下沒有在意,就沒有提出來。

后來,我自己一個人出去走走看看。走了好久大約傍晚回到渡假屋的時候,發現有好多人聚集在離渡假屋不遠處的一個空地上,對渡假屋指指點點的。我走向前去問發生了什么事情,才聽說原來渡假屋的樓梯全都蹋了下來,還在上面的人都下不來了。

我轉過頭看到旁邊有些人在旁邊驚恐哭泣,我才睜大眼睛'哈'一聲想起洛麗塔還在屋子里。于是我沖進人群加入他們的行列一起呼喊。

"洛麗塔!" 我朝我們那個屋子的方向喊,希望他'還可以'聽得到。(我也不懂為什么他會聽不到 =_=)

"洛麗塔!!!" 我想他可能已經聽不到了,我已經腿軟瀕臨崩潰了。(不要問我為什么)

"洛∼麗∼塔∼!!!" 我用盡力氣嘶吼,一陣暈眩輕輕地跪了下來。

然后就醒了。醒來的時候,耳邊還依稀聽到我呼喊的余音。




Friday, November 20, 2009

原來我是這樣的人啊之標新立異

Question 2: Do you believe in ghosts or evil spirits?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spend a night alone in a remote house that is supposedly haunted?

算相信吧?我覺得肉體生命背后應該會有一些什么東西存在才是。不過事實究竟如何也許在我有生之年都不會有一個公認的答案。

根據身邊據說有過靈異經驗的朋友的說法,包括我自己的經驗,事情發生的情形似乎可以歸類為幾個不同的種類。有些是見到幻影,包括突如其來的場景變化,或人形不明物體;有些是見到有清楚外形的‘人’在不對的時間出現在不對的地方做不對的事;有些則是聽到不應該聽到的聲音,或某物件神秘地被移動或利用,或被燃燒。

普遍上大家都相信有這樣的事情的存在,也有一些是抱著因為沒見過所以不相信的態度。不過大家都有一個共識,沒有人愿意去冒險。



然后這個時候我就會說,“我去!”

Thursday, November 19, 2009

Pollyanna 的勇氣

如果這世界上,有這么一個人可以很樂觀地看待身邊的一切事物——臉上的雀斑、身上的破衣服、父母的離世、旁人的冷漠對待、甚至是自己的意外傷殘,我一定會仔仔細細地把他給摸清楚。就像Sylar貪婪地要把人的腦袋給看透一樣,這樣的快樂秘訣實在是太棒了不是嗎。

我想大家都一樣。這就是為什么那位女孩的名字最終被納入字典,成為一個代表“樂觀向上”的英文單字。

她,就是Pollyanna。

Pollyanna其實只是一個虛構人物。她是作家Eleanor H. Porter在1913年出版的兒童小說《Pollyanna》中的女主角。這本書雖為兒童讀物,但即使是成人當時也為之瘋狂。除了被納入字典外,這本書后來還引發了一系列多得足以跨世紀的續集(到1997年還有續集發表),甚至好幾度被改拍成電影。

至于這本書為什么當時會風靡全美國并掀起這份長達數十年追尋快樂的風潮,就請大家自己去閱讀吧。



曾幾何時,我甚至以為樂觀是愚昧的,是為求心理上的解脫而盲目地說服并操控自己的情緒。可原來,樂觀它其實是一種頑強,是種選擇接受事物兩面性中美好一面的堅持。再由這份勇敢,變得從容,獲得快樂。

Monday, November 16, 2009

又一場怪夢

據說前幾天在電影院看到了一部由Angelina Jolie主演關于特務名為"鹽 (Salt)"的預告片。估計是因為太想看的緣故,所以縱使昨晚睡前看了一遍"Mean Girls",但還是有了這一場沒有美女只有特務糾紛的夢。

夢的開始,我和幾個長官身處在一個黑暗的房間里。投影機強烈的燈光照射下,隱隱約約看到大家的黑影,圍坐在一張長長的桌子旁。氣氛有點僵硬,主要是因為任務失敗影響了整體的進度。由于需要有一人站出來獨立承擔后果,經商討后選出了一位同僚,也因此他最終被終極處分。

任務的第二次行動后來發配到了我的身上。也許那個環境根本就沒有商討反駁的機會,當下我也只有機械式地接受而已。至于任務的內容,我還真想不起來到底是關于什么的。總之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后,我也失敗了。

我心里問自己,我該回去領罪嗎?回去的話,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后來,我到了那個漆黑的房間,里面就只有我和我的直屬上司兩人,像是要做最后的商討動作。

"你決定了?" 他問,語氣冰冷。

我的心里倒是一片平和。

"恩。" 我低聲的應了一聲,不再管對答上對上司應有的禮數。有一點點自豪,有一點點驕傲,就這樣我從夢中醒了過來。

Sunday, November 15, 2009

2012 和兩本書

這個周末去看了熱門電影《2012》。

為求逃命在建筑物、高速公路和車子紛紛落下之中左右穿梭;為了讓人民能夠在臨死之前好好和家人相聚道別而選擇舍棄自己生存的機會;臨死前在海浪沖擊前給妻子兒女最后的深情吻別;這些在中段之前的情節,甚至此時在回憶的時候,刺激的還在讓人感到緊張不已,感人的禁不住還要為之哽咽流淚。其他的,好像還好。

整體上的制作算中上。只不過縱使整部電影已經長達約2個小時半,一路看下來節奏似乎有點不順暢。與之前的《The Day After Tomorrow》相較之下,也許內容是更豐富更全面了一些,就像那裝了滿滿的水的杯子,似乎少了一些看電影應該有的美感。

當然,也許這樣和末日情節更相呼應;畢竟在這樣的絕世災難來臨之際,談不上什么流暢的節奏,更別說有什么美感。美的,是那份因為從此不再、謝謝擁有的感情。

也許這部電影或多或少給了一些啟發,在這個時候有點要活出自己的生命的沖動。

事后除了買了大量的食物之外,次日還又買了2本書。一本是圖文并茂印制優良關于世界各地大自然奇聞異事的書。另一本則是正在上映的電影《The Time Traveler’s Wife》的原文小說。而且兩本加起來還不到RM80呢~

最近又開始愛上了買書。想到書架上那好幾本消化不到四分之一的書籍,包括前幾個星期才入手并且只看了一半的《Pollyanna》,我就汗顏。如果末日之前能有個愿望能夠實現,很可惜,那絕對不是‘我想要把這些書都看完’。

15112009881 15112009883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09

原來我是這樣的人啊

For a person you loved deeply,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move to a distant country knowing there would be little chance of seeing your friends or family again?

這是少爺前陣子在部落格上提到的“問題之書”中的第一個問題。

老實說這樣的問題實在不是很好回答。尤其在實際生活中需要考量的因素實在是繁雜得讓人心情好不起來。光是把問題讀了一遍而已,眉頭就開始皺了起來。

來個深呼吸后再仔細想想,發現可以考量的東西的確是很多,但是相對的可以不考慮的東西其實也不少。其中的取舍因人而異,就看個人價值觀而已。

于是我把同樣的問題拋給了身邊的一些親朋好友。起初原本以為要探討的不外乎就是愛情、朋友、家人以及自己以比重的排列順序而已。

有些人說,不去。除非某某某某條件。
有些人說,不去。因為某某某某原因。

有些人說,去。不過要某某某某條件。
有些人說,去。因為某某某某原因。

有些人先仔細把情形問清楚,再給個如果這如果那就怎樣怎樣的假設性回答。

有些人說,可是這可是那,然后就陷入一片沉思。

有些人什么都沒說。

一番或長或短的交談過后,我右邊的嘴角禁不住要上揚。

原來你是這樣的人啊。

原來我是這樣的人。

过了这么久

还活着。 世界变了很多。 我们走在后面了,思想上和体力上,都要给年轻人让路了。 酒喝不起来,饭也不怎么吃得下了。路也不能走太远,视觉也就眼前那一点距离。 回想起年轻时的岁月,那时的我们意气风发,总觉得世界在掌心里转动。夏日的午后,我们在酒吧畅谈理想,谈论着要如何攀爬如何荣耀。那时...